網頁

2010年11月19日

《告白》


小說電影我都看過,論故事劇情,不算很出色,犯駁與不合理的地方很多。它之所以震撼,也許是揭露了很多令人不安的社會與人性黑暗面。

女班主任的女兒被班上學生謀殺,她沒有報警,選擇以自己的方法復仇。老師不一定慈愛,班主任在兩名兇手的牛奶中加入染有HIV病毒的血液,更深謀遠慮地告訴兩名兇手及全班學生真實。一方面要嚇唬兇手,令一方面撩起班中的欺凌。一切有計劃、有步驟、有目的,然而心狠手辣,一心要報復的她,最後卻令兇手A得到真正的救贖。

兇手A呢?聰明冷靜,城府極深。他用自己的發明,去虐待動物,更以此作為兇器,處心積慮謀殺老師的女兒,但行兇動機卻天真到不得了--只想做些震撼的事吸引母親的注意。他天真地相信母親,以前只要自己出事,母親就會回到自己身邊。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源自對母親的思念。

兇手B更是可悲,他平庸普通,在人群中並不起眼。也許他安於自己的平庸,可以身邊的人卻不是這樣想,B的母親,不斷以「善良」來掩蓋他的平凡,更向老師投訴,「不能只稱讚能幹的人努力」。就是母親此地無銀的說話;老師的過分熱心的行為,令他變得自卑而敏感,思想越趨複雜,最終步行悲劇。

還有新班主任,原來熱血並不一定是好的;而小孩,也不一定天真無邪。社會複雜,人也變得越來越複雜。甚麼時候開始,我們對人與社會印象,跟現實脫了節?

沒有留言: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